网络直播间里的假粉丝:99%是机器人

为了了解其他直播平台是否也存在机器人粉丝的现象,在不同的直播平台中注册账号作为主播进行了验证。
在“花椒”直播上,给自己注册了一个随机的数字账号,创建了直播房间后,将镜头对准桌子,全程黑屏直播。直播开始一分钟,陆续有观众进入房间观看直播,且增加的观众量始终比较稳定,直播前十分钟,观众人数增长了将近70人,而并未产生任何有内容的直播。在观众数量达到一定量后,发出红包,但并没有人来抢。
随后,点开观众信息发现,观众均为一级无粉丝用户,收礼数和送礼数也都为零。将他们的身份信息一一录入后,发现这些用户的花椒号全部以“19730”打头,后三位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排列,并不以进入先后进行排序,基本可以断定直播房内的所有观众均是“机器人”。
为了验证结论的真实有效,邀请一位真实好友加入直播房间。该好友加入后没有带来流量,离开后也没有带走流量,注意到,这位真实观众的花椒号明显与其他观众不同,在直播时也始终排在第一,因此真实用户的优先级设置高于机器人。
之后,以观众的身份进入排名第一的直播房间“丹霞你变美”。直播房间页面显示实时观众人数达到26895人。点开排名前四的观众用户,发现排名前四位的观众均有大量的送礼和收礼金额,但是关注人数和粉丝人数全部为零。易直播原副总裁宋建民解释这一行为说,这批用户给博主送出了大量礼金,可以拉动一大批真实用户竞相模仿,从而造成你来我往的热闹送礼场面,这些恰恰是直播平台的利润来源。
在“水晶直播”平台上,全程黑屏直播6分钟,观看人数122;在“喵播”直播平台上,黑屏直播3分钟,观众迅速激增到100人,13分钟后,观众迅速激增到200人。此后一段时间内,观众稍有回落,但是不会低于150人。几分钟后,邀请一位真实用户进入,观众数迅速上升到202,真实用户进入可以带来大概50个“僵尸粉”。这位用户离开后,增加的50个观众并没有随之迅速离开。随机点开这些观众的信息,发现这些观众的信息都是零粉丝零关注,在直播过程中无任何互动。
除了平台分配的机器人粉丝,一些主播也会花钱购买粉丝。“花椒”的主播“演员熊伟”称,自己曾花10元钱买了2000个僵尸粉。他认为,假粉丝的存在对主播而言并没有很大的影响,主要的作用就是进入直播间后能看到在线观众很多,主播分享到其他平台上也会显示这个直播间的观众,较高的观众数会吸引其他观众进入。
“绿巨人先森”是全民K歌的签约主播,他认为刷粉丝是平台发展的机制,在直播间放一些小号,会让直播间看起来更热闹。他提到,主播在直播平台的盈利主要取决于与粉丝的互动,所以直播间观众的多少还是要通过互动性来评价。他说,在全民K歌平台也会存在机器人粉丝,这是整个直播行业的正常现象。
易直播原副总裁宋建民介绍说,粉丝数量的多少影响的不仅是主播的人气,更关键是影响风险投资人对视频直播App的投资。目前,绝大多数的视频直播App处在融资阶段,主播的质量、主播在线的数量、粉丝在线观看的数量成为风投人考核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指标,在这其中,机器人粉丝的存在会对粉丝在线数据考核产生很大的影响。
杨雪是视频直播App“要播”的创始人,她坦言,直播刷粉已经成了行业的“潜规则”,普遍存在。“假粉丝的功能就是让直播间的人气旺一些,平台就是花最少的钱让直播间的活跃度提升。”她认为,平台发展前期,假粉丝是无奈之举。
目前“要播”已经历两轮融资,杨雪介绍,对于投资方而言,平台的活跃人数、留存数量合用户总基数是主要关注的数据,这些数据能反映App是否能有盈利。杨雪说,日活跃数和用户留存数是投资方考察的重点,“日活跃数高,说明与用户的互动强,黏性高。用户的留存数则代表他们对这个平台的认同,这些都直接影响盈利。”
“所以这也是直播平台粉丝造假的原因之一。”杨雪说。
杨雪介绍,目前,视频直播App的盈利前期主要靠打赏功能,用户在平台上购买礼品,平台可从中抽成,后期则会与其他平台或App进行流量置换,即用户群体互相置换,“这里不同平台的流量也会有水分,平台要能甄别哪些数据是真,哪些数据是假,对于数据真伪,公司都有后台的数据做分析。”
“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,刷粉并不能作为长久的行为。”杨雪说,假若平台一直存在假粉丝,会导致真实用户导入量减少,会影响平台的进一步发展,“主播也很聪明,辨别出真假观众,平台长期存在机器人粉丝的行为会伤害主播的积极性,长此以往主播会离开,主播的流失对于直播平台来说是巨大的损失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”
国内一家大型直播平台的CEO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竞争对手公司数据造假被揭的文章,他的留言是:水退了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