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气工程师必懂——伺服篇3

电气工程师必懂——伺服篇3
伺服选型计算
步骤
计算转矩:连续负载工作转矩(TL);加速时转矩(Ts);计算速度:负载端转速;电机端转速;惯量匹配计算(JL/JM)
转矩计算
电机转矩计算包括负载转矩TL和启动转矩Ts,T = (TL+Ts) x S,S:安全系数。
TL:克服外力所需要的力矩,跟机械结构有关,如果是水平运动时主要是克服摩擦力,垂直运动时还要克服重力等的影响。
TS:启动需要的转矩,也就是产生角加速度所需要的转矩,根据公式Ts=Jα
J = 电机转子惯量和负载惯量折算到电机轴的惯量的和
α = 电机轴角加速度。
计算TS的关键为惯量的计算。
选型原则
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,其中最关键的又是伺服电机的确定,伺服电机型号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:
电机最大转速>系统所需之最高移动转速。电机的转子惯量与负载惯量相匹配。连续负载工作转矩<电机额定转矩。电机最大输出转矩>系统所需最大转矩(加速时转矩)。
总结:扭矩、速度达到系统要求,转子惯量与负载惯量相匹配。
常见传动机构转动惯量的计算
惯量匹配
惯量比:负载惯量JL与电机转子惯量JM之比
转动惯量对伺服系统的精度,稳定性,动态响应都有影响,惯量大,系统的机械常数大,响应会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,容易产生谐振,因而限制了伺服带宽,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因此,机械设计时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,应尽量减小惯量。衡量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时,惯量越小,系统的动态特性反应越好;惯量越大,马达的负载也就越大,越难控制,但机械系统的惯量需和马达惯量相匹配才行。不同的机构,对惯量匹配原则有不同的选择,且有不同的作用表现。
但机械系统的惯量需和马达惯量相匹配才行。不同的机构,对惯量匹配原则有不同的选择,且有不同的作用表现。理论:JL≤3JM,推荐惯量比在三到五倍之间。